Wednesday, September 30, 2015

长沙的历史资料


长沙的楚文化历史
长沙最早记录在西周时期,距今约3000年。作为城市,长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,距今约2400年。长沙从诞生到现在一直未改变城址,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城址不变最长时间的城市之一。
石器时代
距今约15—20万年以前,长沙有人类的活动,经过15—20万年的发展,长沙进入新石器时代;约前5000年,长沙先民开始过定居生活,形成了村落,进入母系社会;约前3000年,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屈家岭文化阶段;约前2500年,长沙新石器时代进入龙山文化阶段,这时有了原始农业,渔猎仍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,原始制陶业、石器加工技术又有进一步的发展,并产生原始纺织和玉器加工技术。
传说时代
传说炎帝和黄帝都曾来过长沙。司马迁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说,黄帝曾“披山通道,南至于江,登熊湘”,后来就把长沙这片地土封给了他儿子少昊氏(宋朝罗泌的《路史》记载:少昊氏“始于云阳,胙土长沙”(胙即赏赐之意),据此,传说中的少昊氏是远古长沙的一个氏族首领,是开发长沙的第一人。
炎帝最终也葬在长沙茶乡之尾。
夏商周时期
长沙,夏属三苗之地;到商、周时代,三苗消失了,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,这时长沙属“扬越”(又叫“荆蛮”),史称“扬越之地”,作为古越人(古长沙越人为扬越的的一支)到这时创造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越文化,以拍印的几何纹饰硬陶即印纹硬陶是其最有代表性的特征。商、周时期,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“荆蛮”、“扬越”的战事频繁,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,但“扬越之地”一度成为商周的“南服”,迫使“荆蛮”臣服纳贡。《逸周书·王会》记载,周初营建雒邑告成,各方诸侯来贺,贡物中有“长沙鳖”一种,这是“长沙”一名见于史籍的最早记载。
古越文化
主条目:炭河里遗址和四羊方尊
[图像待补]
四羊方尊
商、周时期中原文化的传入,长沙进入青铜器时代。长沙古越人仍然是居住在茅草覆盖的半地穴式房屋,过着氏族生活,主要以石器作为工具,生产上依靠刀耕火种。商代中期,中原的青铜铸造技术传入,开始使用和制造青铜工具铜斧,到西周后期出现了铜制大锄(一种重要的松土工具)、铜插(即耙,用于松土和起土的农具);而且还制造出了形制考究、纹饰精美的青铜容器、乐器。长沙出土的300多件商周青铜器,大多具很高的工艺水平,富有鲜明的越族风格,是南方出土青铜器最多最精美的。1938年宁乡县出士的著名的四羊方尊,是商、周青铜器中珍品;1959年以来宁乡县、长沙县出土的十几件铜镜,一般重70—80公斤,最大的221.5公斤,为中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铜镜。1983年在宁乡出土一件重达220.75公斤的铜铙,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商代最大铜铙。长沙也为中国出土战国铜镜最多的地区,共出土楚国铜镜470面;为出土战国琉璃器具最多的地区,共200多件。
东周以后,进入春秋时代,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年代,春秋末期,楚国(荆楚)的势力进入长沙。战国初期,越国灭吴,楚、越对峙开始,长沙成为楚国东南边睡的要塞。战国中期,楚国实行变法,国力强盛,对南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,湖南全境纳入了楚国版图,长沙成为楚国南部的军事重镇,包括湘北、湘中、湘南广阔地域的政治军事中心,楚国在长沙建立了城邑。楚人对长沙的进入,加上经过数百年的战争,古越人逐渐在文化和血统上(待证实)被同化,长沙古越文化被楚文化替代。
楚人的南侵,带来了中原和江汉地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,使长沙地区进入了铁器时代,长沙也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。
楚国至楚怀王时国势日弱,诸侯各国特别是秦国对楚国多次发起战争,前222年,秦国大将王翦帅军南下,打败楚军在江南的余部,楚国以长沙为政治军事中心的江南之地被秦国所征服,楚国灭亡。长沙(湖南)作为楚地和楚国军事重镇的时间长达800多年。
一些楚文化的背景
湖南一带在古代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湘楚文化,湖南的出土文物、彩瓷、学府、书法、绘画、古乐都是古代湘楚文明之光的存留。
3000年以来,长沙是一个历史古城,从来就没有搬过。
中文名:湘楚文化
发源地:湖南一带
代表学府:岳麓书院
代表彩瓷:“天下第一”、“天下有名”等
代表书法:欧体
代表画家:易元吉
出土文物
长沙已发掘楚墓3000多座,汉墓10000多座。出土了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铜剑、毛笔、天平、帛画、皮革鼓以及竹简、漆器、长3米以上的兵器、越式青铜乐器,以及200多件原始玻璃。
彩瓷
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及日本、朝鲜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内,陈列着烧有“天下第一”、“天下有名”的中国彩瓷,这些都出自唐代的长沙窑。
学府
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,在北宋就被公认为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,到清末改为湖南高等学堂,再改建为湖南大学,千年弦歌不绝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,对我国宋朝、明朝以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。
书法
汉晋以来长沙书家辈出,欧阳询的欧体字名扬中外,唐时高丽王就曾遣使求之。在欧阳询的家乡望城县书堂山,他当年所用的洗笔池尚存遗迹。唐代的“草圣”怀素则是地道的长沙人,他曾把写秃了的笔用土埋好,称之为“笔冢”。
绘画
长沙的绘画技艺源远流长,在楚汉帛画中就有杰出的表现。北宋的长沙画家易元吉声名极广,相传当时皇宫中有两窝燕子,易元吉在屏上画了一只老鹰,燕子看到了吓得迁走了,可见他的画是何等传神。
古乐
清代乾嘉年间的乐工邱之睦继承古乐传统,创制了浏阳文庙古乐,弥补了失传已久的古“八音”中的“瓠音”。据说袁世凯“登基”时欲用古乐,派人去搜集各地古乐,得到的结论是“曲阜古乐徒拥虚名,远不及浏阳古乐完备。”

楚国深度行

一些楚文化的背景
湖南一带在古代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湘楚文化,湖南的出土文物、彩瓷、学府、书法、绘画、古乐都是古代湘楚文明之光的存留。
3000年以来,长沙是一个历史古城,从来就没有搬过。
中文名:湘楚文化
发源地:湖南一带
代表学府:岳麓书院
代表彩瓷:“天下第一”、“天下有名”等
代表书法:欧体
代表画家:易元吉
出土文物
长沙已发掘楚墓3000多座,汉墓10000多座。出土了中国迄今年代最早的铜剑、毛笔、天平、帛画、皮革鼓以及竹简、漆器、长3米以上的兵器、越式青铜乐器,以及200多件原始玻璃。
彩瓷
在英国的牛津大学及日本、朝鲜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内,陈列着烧有“天下第一”、“天下有名”的中国彩瓷,这些都出自唐代的长沙窑。
学府
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,在北宋就被公认为全国的四大书院之一,到清末改为湖南高等学堂,再改建为湖南大学,千年弦歌不绝,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,对我国宋朝、明朝以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思想、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。
书法
汉晋以来长沙书家辈出,欧阳询的欧体字名扬中外,唐时高丽王就曾遣使求之。在欧阳询的家乡望城县书堂山,他当年所用的洗笔池尚存遗迹。唐代的“草圣”怀素则是地道的长沙人,他曾把写秃了的笔用土埋好,称之为“笔冢”。
绘画
长沙的绘画技艺源远流长,在楚汉帛画中就有杰出的表现。北宋的长沙画家易元吉声名极广,相传当时皇宫中有两窝燕子,易元吉在屏上画了一只老鹰,燕子看到了吓得迁走了,可见他的画是何等传神。
古乐
清代乾嘉年间的乐工邱之睦继承古乐传统,创制了浏阳文庙古乐,弥补了失传已久的古“八音”中的“瓠音”。据说袁世凯“登基”时欲用古乐,派人去搜集各地古乐,得到的结论是“曲阜古乐徒拥虚名,远不及浏阳古乐完备。”